【家风故事】海港:传承·我的家风故事
发布时间:2024-10-24 16:24:21 来源:海港区信息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《家风诗》,通过歌颂祖德、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。我对家风的认识就是一种传承,一种家庭独有精神的传承。这种传承无须用过多的言语去传递,更多的是长辈的身教,子女的力行。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,父母都是工厂的工人,跟许许多多的普通家庭一样,家里也多是男主外、女主内,父亲更多的时间忙于工作,家里只负责处理外在的人际交往,母亲除了工作外,在家里主要是操持家务,照顾年幼的我。 很小的时候,我对父母的了解仅限于生活中倾听他们日常的聊天。印象中,父亲总有使不完的精力,对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,认真到了事事较真的地步。父亲本身学历并不高,但他在厂子里的岗位是技术岗位,工厂的机械设备都是他所在科室负责维护,我总会在家里找到各种机械书籍、图纸,每天回来父亲都会在饭后和这些书籍和图纸较真,有时看他眉头紧锁,有时突然就会哈哈大笑,会对着我说一些我当时根本听不懂的技术术语,经常让我摸不着头脑。父亲的手很巧,家里几乎全部的修理、安装的活都是他自己干,我稍大一点后就跟着他后面当助手,其实也就是递递工具,倒让我很早就熟悉了改锥、钳子、试电笔、电钻等等一大堆的工具。父亲待人很热情,邻居们家里有些维修的活也都愿意找父亲帮忙,他也总是来者不拒,认认真真地把活干好,所以我们家在那一片的人缘是非常不错的。 日子就在这种普通但温馨的环境中渡过,直到我上了初中。我初二那年,父亲已经是厂子里设备科的科长了,在言谈话语中能够感觉父亲不一样了,他会在家里更多的谈论车间设备老化、科室人员年轻、力量不足,明显能够感觉到父亲的担心。我记得那年,父亲出门看设备去了很长时间,有一天厂里来人告诉母亲和我说父亲在外病倒了,返程到了北京的时候直接住进了医院。听到这个消息,我第一反应是我听错了,因为在我印象中父亲的身体一向很好,谈不上健硕但也没听他提起过哪里不舒服。后来了解到,父亲患的是肝硬化,而且当时的病情还是很严重的,病因是长期饮食和作息不规律,肝脏已经有了患病的先兆,但他从没注意,也没跟任何人提起过,这次出门又去了很多地方,不注意饮食和休息,又着急寻找合适的设备,导致病情加重。因为病情较重,父亲当时一直在北京医院里治疗,我再看见他已经是很久以后了。他消瘦了很多,也没了往日的精神头,感觉一下就苍老了。但是当他看见我时,还是挤出了微笑,让我不要担心,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。 此后的很多年,父亲一直在同疾病斗争,但是身体已经不能再胜任原有工作岗位了。我在父亲的脸上看到了一丝的落寞,但很快就消失了,在他能力范围内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么勤快、那么手巧,他还是会看书、看图、做着他的手工活,在他身上没有看到任何疾病困扰的痕迹。如今,父亲也已70多岁了,但身体尚好,只是我知道他患病30年来多次反复病发,忍受了我无法想象的疼痛,凭着自身的毅力和努力,始终不言放弃,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努力、积极、乐观和坚强,这些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直陪伴我走到今天。 如今,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,但同为人父,我做的远远不如父亲,对子女的那份无言的教诲我始终没有做好,但是努力、积极、乐观和坚强的生活态度始终是我生活的基本准则,我相信我的子女有一天也会清楚的感受到,为此我也将坚持做好自己直到那一天的到来。(海港区纪委监委 张雷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