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秦皇岛市纪委监委网站!今天是:
新春走基层丨地坛庙会看非遗

发布时间:2025-02-06 08:49:09 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
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徐菱骏

  2025年,第三十七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以“大过中国年 喜迎四海春”为主题,汇聚各地年俗文化。图为2月3日,游客逛庙会、赏民俗,感受浓浓年味。徐菱骏 摄

  大年初六的北京地坛,八百米银杏大道上,一串串红灯笼在料峭春寒中轻舞,盛装的舞狮队踩着鼓点腾跃。

  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,地坛庙会年味十足。北风卷着糖画的甜蜜穿行其间,景泰蓝的珐琅彩、京剧脸谱的油墨香……织成一幅流动的民俗长卷。

  在众多展位里,肖静的毛猴摊前人头攒动,他是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猴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。蓝绸布铺就的展台上,近百个玻璃罩仿佛微型剧场:高约三四厘米的小毛猴有打鼓的、唱戏的、放风筝的、拉黄包车的,还有组团逛庙会的,姿态各异。

  “这毛猴是用中药材做的,脑袋和四肢是蝉蜕的头和爪,毛茸茸的身体是辛夷,也就是玉兰花骨朵……”肖静端着分格盛放原材料的塑料盒,用镊子夹起一片蝉蜕,向围观的大人小孩仔细介绍。

  展台前,一个小姑娘踮起脚,双手扶着桌沿,鼻尖快要贴上玻璃罩。端详了好一会儿,她抬头问:“师傅,您做了这么多毛猴,烦不烦呀?”童言无忌引得众人笑了起来。肖静眉眼含笑:“实话说,做毛猴费眼费手,刚开始是有点耐不住性子。可做了二十多年,看着毛猴‘活’起来,心里特高兴。现在把这技艺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,就更不觉着烦了。”

  闻言驻足的李女士俯下身,准备挑几只毛猴送给外国友人。“你得给外国朋友好好讲讲咱这毛猴的故事。”肖静趁机说起毛猴的由来。相传在清朝有个药铺的账房先生,为人尖酸刻薄,经常打骂店里的伙计。有一天,一个伙计挨骂后,就用辛夷和蝉蜕拼出一只小猴,像极了账房先生尖嘴猴腮的模样。“毛猴从那时传到现在,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啦。”肖静说。

  “没想到毛猴还有这么有趣的故事。”李女士仔细挑了抖空竹、打灯笼、放鞭炮的三只传统毛猴,她说不仅要把毛猴的故事讲给外国朋友,还要把春节的传统也说给他们听。

  “毛猴的故事我知道,我还在学校的课上做过。”12岁的小学生李牧骁一眼看上一群演奏音乐的毛猴。直径约10厘米的玻璃罩下,5只毛猴围坐成圈,敲锣打鼓吹唢呐显得十分喜庆热闹。

  这些年,肖静带着他的手艺和毛猴作品进校园,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毛猴,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了解。曾经陪伴肖静成长的毛猴,得到越来越多孩子的喜爱。“现在不愁吃不上饭,怎么做好创新和传承最重要,不能让老辈人的手艺在咱手里断了!”

  下午5点,斜阳拉长了银杏树影。风车摊主拖着收摊的箱子路过:“今天生意怎么样?”“挺好。大家伙儿喜欢比卖了多少都金贵!”肖静高兴地答话。玻璃罩里,琥珀色的蝉蜕在庙会彩灯的映照下更显晶莹透亮。